close
P.247
前言
●藉程序分析動作研究(方法研究),可以獲取最佳之程序,及最經濟有效之工作方法
●標準時間的決定方法有三種:
     1.經驗判斷法(subjective judgement)。→早年人工標準的決定均採用經驗判斷法。
     2.歷史記錄法(historical record)。→此法以記工單(time ticket)或打卡鐘記錄卡(time card)估算。
     3.工作衡量法(work measurement)。→泰勒發明。
 
P.248
●工作衡量法:直接間接觀測作業員。以評比的方法來調整其工作速度及施以寬放時間。
●工作衡量己經被視為時間研究的同義詞。分為兩大類:預先事後測定法
 
事後測定法可分為馬錶測時法工作抽查法。(事後測定法)
●都以事實作為依據,在事後即可獲得其標準時間,
 
馬錶測時法(密集抽樣法):作業員按預先設定之工作程序進行作業時,時間分析員在旁觀測並記錄其所需之時間,爾後再加以分析訂定時間值,又稱直接測量法
工作抽查測(分散抽樣法):利用統計抽樣理論,在某一定期間內,觀測作業員所花費之『生產性時間』與『生產成果』。此法與馬錶測時法相同
 
預先測定法(綜合時法/間接測時法):依據預設作業方法及程序分析其動作要素,再依據已訂好的標準時間數據,來計算其所需之時間,其可確事先確定作業所需標準時間。
 
P.249
時間研究定義:在標準狀態(standard conditiion)下,衡量操作員(受過良好訓練/正常速度)的作業時間。
 
時間研究的條件
1.合格適當之工作者。
2.良好訓練。
3.正常速度。
4.必須在『標準狀態』下工作。
 
時間研究之目的
1.作業的改善
2.作業的設計
3.作業的運用
 
P.249
製造所花費的總時間=『基本操作時間』+『無效時間』。
時間研究之標準時間為『基本操作時間』
 
四類無效時間:
1.因生產設計不當而發生的無效時間。
2.因製程計劃及操作方法不當所發生的無效時間。
3.因製程管理不當而發生的無效時間。
4.因作業員不適當的行為或動作所導致的無效時間。
 
P.249~P251
時間研究與時間標準
●合理的工作量:完成一單位產品(或完成一項服務)所需之標準時間推定。
正常時間(normal time):
      1.作業員在工作環境、工作方法及工具設備等之各項標準狀態下。
      2.操作速度既不快速又不緩慢,且經一段長時間之操作,對作業員之生理與心理均無損害。
寬放時間(allowance):作業員長時間工作時,個人生理上需要暫停作業(疲勞);或因工作需要而被迫暫停工作。
 
P.251
工作單位
工作單位(work unit)供有七個階層:
1.動作(motion):伸手、握取、對準....等。
2.單元(element):若干動素所組合成。其為為馬錶測時之基本對象。如拿取與放置工具。
3.作業(operation):若干單元所組合成。如拿取加工品裝在夾具上即為『操作』,因其包含二個以上之單元。
4.製程(process):由一連串的操作組合成。
5.活動(activity):完成某種機能所必要做的業務過程。
6.機能(function):指構成產品的組件或零件之整個製造過程,其包含達成某特定目的之所有活動。
7.產品(product):指最終產品或服務。
●訂定標準時間數據,通常以較低之工作單位階層為對象。
 
P.252~253
時間研究的技術
 未命名-1  
時間研究之應用
時間研究之主要目的仍在訂定標準時間。其用途分述如下:
1.擬定生產計劃。
2.排列生產日程。
3.設定人工標準。
4.估算人力需求。
5.建立奬工制度。
6.決定成本與售價。
7.評估工作績效。
8.決定工人應操作之機器數。
9.生產線之平衡。
 
P.254
馬錶時間研究之設備
1.馬錶(stop watch)。
2.時間觀測板(time study board)。
3.時間研究表格(time study form)。
 
圖:時間研究表     下載:時間研究表(Excel)
未命名-2  
 
T欄:花費時間(elapsed time)。
R欄:錶面之讀數。
測量法:
     ●歸零法(snap-back method):僅需將數值記入"T"欄。
     ●連續測時法(continuous mehtod):將錶面讀數記入"R"欄,再計算"T"欄之時間值。
各欄位說明:
     單元:該單元名稱。
     時間:T(時間)為該單元所花之時間。
               R(錶時間)為碼錶顯示之時間。採用連續測時法時,錶時間為各單元所花的時間累計值。
     Cycle NO.:為觀測完整一個作業Cycle之編號。
 
P.260~261
選擇實施工作之作業員
選擇實施工作之作業員可從:1.工作技術。2.心理上之配合問題。3.對待研究工作之解解。
 
P.261~262
蒐集與記錄待研究工作之有關一切資料
有經驗之時間研究人員,會瞭解到工作進行前蒐集分析工作所需要的資料,而針對其最需要的基本資料:
      -設備、材料規格與操作方法等三方面來加以探討
1.操作方法:欲決定出作業標準時間,必先擬出標準之操作方法。
2.材料規格:材料應為標準規格之材料。
3.設備:機器性能會影響到加工方法及加工速度。
●除了上述三者外,工作環境(working condition)評比寛放這二者有很大的影響。
●呈上,工作場所之濕度、溫度、寛狹、噪音程度等,應記錄在研究表格內。
 
P.262
劃分操作單元
●工作週期:第一個操作單元之起點開始一直到第二個重覆操作之時點上。
●主要研究各單元的時間,再彙總一個工作週期總共所需時間。
 
P.263
決定時測時方法
●理想的觀測位置在應為站立在被觀測者的左、右側後方數呎處。
●考慮因素為:
     1.能清楚觀測到操作者之每個動作單元
     2.很方便地顧及到觀測用的馬錶時間研究表格
     3.不會使被觀測者分心
 
P.266~267
決定觀測次數
●工具零件放置位置改變、馬錶造成偏差觀測及結束點決定之偏差等,均會構成時值之變異。
●時間觀測是一種抽樣(sampling)的過程,因此觀測期數愈多,愈接近準確結果。
●觀測值間的一致性(consistency)為影響觀測期數的主要因素。
●觀測週期數之決定(觀測一個週期的次數),取決於下列因素:
     1.觀測人員技術之優劣。
     2.作業本身安定性與否。
     3.經濟問題。
     4.觀測工人人數之多寡。
            -4個工人觀測25次較一個工人觀測100次來的客觀。
●研訂觀測次數之方法:
1.經驗法:
     ●有美國奇異(G.E)公司:依工作週期長短決定觀測次數。
     ●西屋(Westinghouse)公司:依工作週期長短待製造之工作數量決定觀測次數。(較實用)     
2.誤差界限法(不考內容)
 
P.270
摒棄異常值
●計算各單元之平均值前,必須將觀測數值之異常值排除。
●異常值造成因素:
     1.作業員不按『標準化』之方法操作。
     2.作業員將某一作業單元遺漏。
     3.測時人員之記錄錯誤或一時疏忽。
     4.外來因素之干擾。
●摒棄異常值用經驗判斷最快,求精確時,應用統計方去判斷。
X̅ - σ管制圖:將距離平均值三個標準差以外之數值視為異常值而將其摒棄
X̅ - R管制圖:先計算R,再依樣本數查表以決定D3與D4,依此再計算管制上下限。(請參考品管書藉)
 
[課本例題]
某一作業單元,觀測22次,其中一次未記錄,餘21次之觀測值如下(單位為0.01分),標準差為3.44(考試時會提供),求那些觀測值需摒棄之?
30,30,31,30,31,30,29,42,30,30,20.
30,31,30,30,31,30,30,31,M ,30,31.
答:
     M為未記錄之值,所以有效觀測數為21次。
 未命名-3  
管制上限=X̅ + 3σ = 30.3(平均數) + 3×3.44(標準差)=40.62 
管制下限=X̅ - 3σ = 30.3(平均數) - 3×3.44(標準差)=19.98
故由21個觀測值中,42是超過上限值40.62,需摒棄。
30,30,31,30,31,30,29,42,30,30,20.
30,31,30,30,31,30,30,31,M ,30,31.
 
P.271
標準時間之計算
標準時間之計算公式:
     標準時間=(觀測時間X評比係數)+寛放時間
                  =         正常時間        +寛放時間
 
P.271~273
評比問題
●為何要評比?因為作業現場所得到的單元時間,僅能代表某個操作員之平均時間
●評比:為一種判斷技術,主要將觀測時間調整為『平均工人』之正常步調
[例]某一操作員操作某一單元時間為30秒,該操作員之操作速度較正常慢。
將30秒陳乘以評比值0.8(80%)=24秒,24秒為正常者之操作時間,公式如下:
正常時間=觀測時間X評比係數
 
P.274
正常步調
●建立正常步調須注意的事項:
     1.有效操作速度:不要被華而不實的動作給騙了,那是多餘的動作。注意其經濟有效動作部份。
     2.用力大小:用力大小會影響到操作動作快慢。
     3.動作困難之操作:簡單動作較複雜動作快。
     4.需思考之操作:用腦之操作工作很難評比。
     5.操作者之情緒:操作者之情緒會影響到動作快慢。
     6.優先記錄:每一單元的速度,先記錄下來。
 
P.275~276
評比之實施
●對於作業員而言,評比結果關係作業員的工作績效。
●對於管理者而言,在評估產能方面,評比為重要的依據。
評比實施的重要事項:
1.現場記錄:實務上,操作單元小於0.1分鐘,則極難作出正確之評比,所以會針對整個週期或同一單元作評比
2.記錄公開討論與修正。
3.評比方法之選訂:最好選用簡易無繁雜運算之方法。
 
P.276
評比方法
1.平準化法(leveling):即所謂『西屋法』(Westinghouse system),最正確也最繁複
2.速度評比(speed rating):最簡單,但也難達到最正確之地步靠研究人員之經驗判斷
3.客觀評比(objective rating):正確度介於以上兩者之間,設法將評比的主觀意識去除
4.合成平準化法(synthetic leveling):同客觀評比法,以取樣方式來消除主觀成分
 
1.速度評比法
     以『正常工人』之『正常速度』作為評定評比係數的基礎。
     工式:T=(R)(O)
     式中:T=待測定操作單元所需之正常時間
               R=速度評比係數
               O=操作單元之觀測平均時間
 
2.西屋法(平準化法):
     ●評比四項因素:技巧/熟練(skill)、努力(effort)、工作環境(working condition)與一致性(consistency)。
     ●每一評比因素分六個等級,每一等級給予固定的平準因素(leveling factor)或所謂之評比係數(performance factor)。
熟練評比係數表
 熟練評比係數表  
努力評比係數表
努力評比係數表  
工作環境評比係數表
工作環境評比係數
一致性評比係數表
 一致性評比係數表
     ●若將觀測時間的異常值除去,則『一致性』之評比因素可省略。
評比係數估算
評比係數計算  
           評比係數=1.00+0.06=1.06
[例]分析結果評比係數=106%,馬錶測時間平均值為10秒,則正常時間為10X106%=10.6(秒)
 
一個工作技巧良好,還算努力工作,工作環境正常,作業一致性尚可的員工,評比係數為+0.06
平均所花時間10秒,比正常工作時間短。
 
P.291
寛放
寛放時間之因素有下列九點:
1.疲勞
2.等待
3.準備
4.清理
5.維修
6.管理干擾
7.運送干擾
8.機器干擾
9.個人需要因素
 
寛放研究方法
1.生產研究法(長時間連續觀測)。
2.工作抽查法(隨機觀測)。
 
P.292~296
寛放之型態
1.私事寛放(personal allowance)。
     -主要決定因素為『工作環境(working conditions)及『工作等級(class of work)』。
     -8小時私事寛放率5%,即24分鐘。
     -女性所需之寛放時間較男性長。
2.疲勞寛放(fatigue allowance)
     -與私事寬放合稱鬆弛寬放或休息寬放時間,功能最重要也是爭議最多的寬放。
第一、二項為任一工作所應增列之寛放時間。
第三類寛放指在作業時不可避免之延遟所花費的時間。
 
3.遲延寛放(delay allowance)
●分可避免及不可避免。
可避免:是操作者故意遲延,不可列入寬放,應屬於標準時間的一部份。
不可避免:是非操作員所能控制的部份。分可避免及不可避免。
 
P.295
表6-10 國際勞工局編列之寛放時間率表
●固定寛放時間:            男     女
     1.私事寛放時間:       5      7
     2.基本疲勞寛放時間: 4      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rpi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