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88

動作經濟原則之目的:在於減少操作者之疲勞,並縮短操作時間,亦即使操作者在最經濟有效的條件下進行工作,以增進工作效率。

 
白恩斯(Ralph M.Barnes)有系統的將動作經濟區分為22項,並歸納成下例三大類:
1.與人體動作之運作有關之動作經濟原則。
2.與工作場所之佈置及工作環境條件有關的動作經濟原則。
3.與工具和設備之設計有關的動作經濟原則。
 
P.189~191
與人體有關之動作經濟原則有十條:
1.雙手應用時開始,並同時完成動作
2.雙手動作應對稱方向應相反
3.實施手動作應儘量採用較低等級之動作種類。
     一級:手指動作。
     二級:手指及手腕動作。
     三級:手指、手腕及前臂動作。
     四級:手指、手腕、前臂及後臂動作。
     五級:手指、手腕、前臂及身體動作。
4.多利用最強有力的姆指中指
5.握持工具時宜使用靠近手掌之手指部份。
6.實施扭轉動作,須將臂肘彎曲
7.利用物體之運動量,如需用肌力制止物體,應減少至最小限度。
8.連續之曲線運動,優於突然改變方向之直線運動。
9.如工作能由腳操作,應設法安排使其與手合併行動。
10.操作員若站立來操作足踏機構,其效果不佳。(可改為坐在椅子上)
 
P.191~194
工作場所佈置及工作環境條件有關的動作經濟原則
1.需使用之材料與工具應置於固定位置,並依最佳的操作順序排列,以消除或減少尋找與選擇兩動素。
2.應用重力櫃櫥墮送方法,以求減少伸手和移動所需的時間。
3.物料與工具均置於垂直與水平之正常工作面積內。以身體不動雙手所能及的範圍,為操作者之工作面積。
4.應設置可以調整高度的舒適座椅。
5.應設置良好通風、照明、溫度等適合於操作的工作環境。
6.考慮工作場所之視覺需求,儘量減少眼睛凝視的時間。
7.節奏般的動作可使操作流利。
8.工具與物料之放置位置,應依動素發生之最佳順序排列。
 
圖:工作面積
untitled  
工作面積規劃原則:
     1.正常工作面積:以左右手肘為中心,臂肘至手指之長度為半徑,所畫圓弧之面積。
     2.最大工作面積:以肩膀為中心,全臂至手指之長度為半徑,所畫圓弧之面積。
     3.工具物料配置:以在正常工作面積為佳,不超出最大工作面積為原則。
  
 
P.194~P.195
工具和設備設計有關的動作經濟原則
1.儘量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工具合併為一
2.儘量使用夾具,持住待加工物於一指定位置。
3.槓桿、手柄、轉輪等,應以最高機械利益來設計。
4.儘量使用動力工具或半自動工具。
 
P.195
操作工具設計
1.人體工學的使用
2.工作場所設計與安排
3.工場工具與工廠設備的設計
●粗重搬運工作,需保持最大能力的三分之一以下
 
P.196~198
動作經濟的原則與方法
動作經濟的原則主要是由肌肉收縮的主要特性而來
 
設計出肌肉加量強度最佳工作,主要取決:
1.肌肉力量的種類。
2.肌力群與肌肉活動關節的種類。
3.操作人員力量的姿勢。
女性的肌肉加量是男性肌肉力量的30%~80%
某些範圍的肌肉力量分配中,許多女性的肌肉力量比許多男性的肌肉力量強
肌肉力量在二十歲時最強,到了60多歲時則會呈現28%至42%的線性下降
●開始動作初期可增加28%肌肉力量,最高至98%。
左撇子而言,右手的力量只有左手的88%
 
P.200
動作研究與分析
動作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在消除以及減少無效的動作。(適用於高度重覆的工作)
雙手程序圖(操作員程序圖):主要目的是在於詳細表達一項操作過程,以利於分析與改善工作程序
 
P.200~201
動作分析的原理
●執行動作,依代謝分為兩種模式:
     1.有氧模式(aerobic):需要氧氣的來源。→氣氣的代謝能量以及效率會比較高。
     2.無氧模式(anaerobic):不用氧氣的來源。→氧氣的代謝能量與效率會比較低。
 
●大量工作所消耗的能量,我們必須視工作的種類、工作的姿勢以及工作負荷種類而制定。
●對於人工物料搬運的方式,搬運負荷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負重的平衡靠近身體重心時,會使得能量達到最小的情況。
 
●休息時間的長短分配,是非常重要
●工作週程的長短,要由累積疲勞程度來決定。
●做完短暫粗工,搭配短暫休息很有效。
 
P.202
另一種測量能量消耗的方式,是利用心跳的水準
 
人體骨頭主要四個區域:
     1.頸部骨頭。
     2.上背部的骨頭。
     3.下背部骨頭。
     4.骨盤的骨頭。
重度工作,建議重量的限度:
1.重量的限度範圍為100公斤重的壓力,可以作為大多數年輕工人可以忍受的範圍。
2.85%以上的女性,及85%以上的男性,能舉起建議重量範圍所定義的物品。
3.工人最大的能量消耗4.7kcal/分鐘,為所建議的上限。
●重量範圍的公式是基於最完美的姿勢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力量而來的。
 
P.204
動作分析的目的
動作分析:專業人員研究各個操作方式的所有生產非生產的單元,以期增加每個單位時間的生產能力,以及維持品質改善品質,和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P.205
利用動作分析模式,而達成了較高的目標:
     1.有效的改善工作環境
     2.使工作疲勞達到最小化
     3.允許工人有比較高的薪資報酬率
操作分析人員應評估下列的項目:
     1.預期的生產工作量
     2.重複操作動作的次數
     3.工作的壽命長短
     4.設計重複變更的次數
     5.工作場所的勞工類型
 
P.206
簡化動作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不會增加成本之下,想出獲得最好結果的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irpi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